北影好课·戴锦华大师电影 52倍人生(完结)
上次更新时间:2024-11-08
课程售价: 2.9 元
联系右侧微信客服充值或购买课程
课程内容
- 00《52倍人生--戴锦华大师电影课》 (免费)
- 1.导读:准备好了吗?现在开始,进入电影时刻 (免费)
- 2.塞尔乔莱翁内《美国往事》(上):美国梦的正反面
- 3.赛尔乔莱翁内《美国往事》(下):隐藏在镜头中被忽略的真相
- 4.陈凯歌《霸王别姬》(上)
- 5.陈凯歌《霸王别姬》(下)
- 6、米洛斯·福尔曼《飞越疯人院》(上):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寓言
- 7、米洛斯·福尔曼《飞越疯人院》(下):谎言下的真实和真实下的谎言
- 8、王家卫《花样年华》(上):爱情的不在
- 9、王家卫《花样年华》(下):一个人的战争
- 10.沃卓斯基《黑客帝国》(上):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
- 11.沃卓斯基《黑客帝国》(下):子弹时间
- 12.弗洛里安《窃听风暴》(上):他人的生活
- 13.弗洛里安《窃听风暴》(下):对于背叛的背叛
- 14.韦斯·安德森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(上):电影的自奠仪式
- 15.韦斯·安德森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(下):对胶片电影的自指与致敬
- 16.拉吉库马尔·希拉尼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(上):另类的宝莱坞梦工厂
- 17.拉吉库马尔·希拉尼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(下):好莱坞之外的可能性
- 18.弗兰克·德拉邦特《肖申克的救赎》(上):希望创造现实
- 19.弗兰克·德拉邦特《肖申克的救赎》(下):好莱坞电影的谜底
- 20.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《辛德勒的名单》(上):与20世纪历史和解的可能性
- 21.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《辛德勒的名单》(下):救一命即是救苍生
- 22.奥逊·威尔斯《公民凯恩》(上):向人类心灵之谜进 军的时刻
- 23.奥逊·威尔斯《公民凯恩》(下):低机位和景深镜头
- 24.让·雷诺阿《大幻灭》(上):电影,一种视听时空艺 术
- 25.让·雷诺阿《大幻灭》(下):时代的挽歌
- 26.罗伯特·布列松《乡村牧师日记》(上):存在的观相 术
- 27.罗伯特·布列松《乡村牧师日记》(下):没什么,一 切都是怜悯拼课微信yxs2133
- 28.罗西里尼《大罗马,不设防的城市》(上):摄影机 再度“破墙而出”的时刻
- 29.罗西里尼《大罗马,不设防的城市》(下):风情画 与全民抵抗
- 30.德·西卡《偷自行车的人》(上):新现实主义的扛鼎 之作
- 31.德·西卡《偷自行车的人》(下):摄影机镜头下的父 子情
- 32.朱塞佩·德·桑蒂斯《罗马11时》(上):黑色喜剧的狰狞与荒诞
- 33.朱塞佩·德·桑蒂斯《罗马11时》(下):长镜头的力量
- 34.卢齐诺·维斯康蒂《洛可兄弟》(上):现代化进程中的“崩坏”与“坍塌”
- 35.卢齐诺·维斯康蒂《洛可兄弟》(下):精神层面上的社会悲剧
- 36.萨蒂亚吉特·雷伊《大地之歌》(上):印度孟加拉乡间的自然风情画
- 37.萨蒂亚吉特·雷伊《大地之歌》(下):间或涌现的情感是一种奢侈
- 38.让-吕克·戈达尔《精疲力尽》(上):断代式大师的无因反抗
- 39.让-吕克·戈达尔《精疲力尽》(下):在悲伤和虚无之中抉择
- 40.弗朗索瓦·特吕弗《四百击》(上):“电影作者论”的重要代表作
- 41.弗朗索瓦·特吕弗《四百击》(下):理想主义如何直面世界的伪善与苍白
- 42.雅克·贝克《洞》(上):时代交替的电影遗嘱
- 43.雅克·贝克《洞》(下):越狱的奇观,人性的测试场
- 44.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《飞向太空》(上):人类认知不可到达之处
- 45.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《飞向太空》(下):亡灵,狂想,最荒谬的梦想成真
- 46.阿巴斯·基亚罗斯塔米《何处是我朋友的家》(上):阿巴斯的苦涩柔情
- 47.阿巴斯·基亚罗斯塔米《何处是我朋友的家》(下):伊朗乡间的暖色诗章
- 48.黑泽明《罗生门》(上):扑朔迷离的人性之谜
- 49.黑泽明《罗生门》(下):电影艺术?民族寓言?
- 50.费德里科·费里尼《大路》(上):“大路变窄”的时刻
- 51.费德里科·费里尼《大路》(下):古老谣曲的二重变 奏
- 52.英格玛·伯格曼《第七封印》(上):信仰与虚无和解 的时刻
- 53.英格玛·伯格曼《第七封印》(下):追问一个世纪的 沉重谜题
- 54.希区柯克《惊魂记》(上):“俄狄浦斯”式的心理犯罪
- 55.希区柯克《惊魂记》(下):心理犯罪的三重悬念空间
- 56.小津安二郎《秋刀鱼之味》(上):低机位呈现东方式的稳定感
- 57.小津安二郎《秋刀鱼之味》(下):人类生存不可抗拒的宿命性转折
- 58.海科特·巴班克《蜘蛛女之吻》(上):革命与浪漫之夜
- 59.海科特·巴班克《蜘蛛女之吻》(下):多重反转下的人性谜题
- 60.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《教父》(上):一个关于美国的寓言
- 61.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《教父》(下):史诗性的黑帮片
- 62.赖纳·维尔纳·法斯宾德《世界旦夕之间》(上):类型电影的艺术表达
- 63.赖纳·维尔纳·法斯宾德《世界旦夕之间》(下):自由与囚禁的永恒谜题
- 64.马丁·斯科塞斯《出租车司机》(上):打破好莱坞梦的围栏
- 65.马丁·斯科塞斯《出租车司机》(下):有因的反抗
- 66.斯坦利·库布里克《闪灵》(上):肆无忌惮的天才写作
- 67.斯坦利·库布里克《闪灵》(下):一个事先张扬的恐怖
- 68.西奥·安哲罗普洛斯《雾中风景》(上):荒芜的梦中旅程
- 69.西奥·安哲罗普洛斯《雾中风景》(下):暖色结局与残忍诗意
- 70.克日什托夫·基耶斯洛夫斯基《蓝色》(上):以丧失为前提的自由
- 71.克日什托夫·基耶斯洛夫斯基《蓝色》(下):人类永恒的两难处境
- 72.大卫·林奇《穆赫兰道》(上):对好莱坞的自反
- 73.大卫·林奇《穆赫兰道》(下):梦的漩涡
- 74.侯孝贤《刺客聂隐娘》(上):一个人没有同类
- 75.侯孝贤《刺客聂隐娘》(下):缺席的聂隐娘
- 76.米哈依尔·卡拉托佐夫《雁南飞》(上):爱在战火蔓延时
- 77.米哈依尔·卡拉托佐夫《雁南飞》(下):战争中的残酷诗行
- 78.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《红色沙漠》(上):现代文明的质疑者
- 79.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《红色沙漠》(下):长镜头当中的内在诗意
- 80.格里高利·柯静采夫《哈姆雷特》(上):20世纪西方文明的停泊点
- 81.格里高利·柯静采夫《哈姆雷特》(下):英雄的再现
- 82.克洛德·夏布洛尔《冷酷祭典》(上):犯罪片的双重认同
- 83.克洛德·夏布洛尔《冷酷祭典》(下):特定罪犯的精神肖像
- 84.西德尼·波拉克《往日情怀》(上):跨越阶级的爱情
- 85.西德尼·波拉克《往日情怀》(下):另一个层面上的美国精神
- 86.沃尔克·施隆多夫《铁皮鼓》(上):幽暗的成人童话
- 87.沃尔克·施隆多夫《铁皮鼓》(下):裙子下面的家族史
- 88.维姆·文德斯《柏林苍穹下》(上):一首电影诗
- 89.维姆·文德斯《柏林苍穹下》(下):天使坠落人间
- 90.彼得·威尔《死亡诗社》(上):不拘一格的启蒙者
- 91.彼得·威尔《死亡诗社》(下):人文主义精神的再现与失落
- 92 雅克·里维特《不羁的美女》(上):一场性别战争
- 93 雅克·里维特《不羁的美女》(下):青春面对衰老的傲慢
- 94 杨德昌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(上):青春残酷物语
- 95 杨德昌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(下):小说式电影
- 97 姜文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(下):一则用光讲述的青春故事
- 98 米尔科·曼彻夫斯基《暴雨将至》(上):视觉的时间幻觉
- 99 米尔科·曼彻夫斯基《暴雨将至》(下):三段式的叙事循环
- 100 迈克尔·莱德福《邮差》(上):大明星和小人物相遇的时刻
- 101 迈克尔·莱德福《邮差》(下):一件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
- 102 朱塞佩·托纳多雷《海上钢琴师》(上):20世纪的百年回眸
- 103 朱塞佩·托纳多雷《海上钢琴师》(下):一个浪漫的生命传奇
- 104 莫森·玛克玛尔巴夫《坎大哈》(上):“拍电影是为了呼吸”
- 105 莫森·玛克玛尔巴夫《坎大哈》(下):记录风格下的电影奇观
课程内容
105个讲座
- 00《52倍人生--戴锦华大师电影课》 (免费)
- 1.导读:准备好了吗?现在开始,进入电影时刻 (免费)
- 2.塞尔乔莱翁内《美国往事》(上):美国梦的正反面
- 3.赛尔乔莱翁内《美国往事》(下):隐藏在镜头中被忽略的真相
- 4.陈凯歌《霸王别姬》(上)
- 5.陈凯歌《霸王别姬》(下)
- 6、米洛斯·福尔曼《飞越疯人院》(上):一部具有颠覆性的社会寓言
- 7、米洛斯·福尔曼《飞越疯人院》(下):谎言下的真实和真实下的谎言
- 8、王家卫《花样年华》(上):爱情的不在
- 9、王家卫《花样年华》(下):一个人的战争
- 10.沃卓斯基《黑客帝国》(上):不朽的爱情战胜死亡
- 11.沃卓斯基《黑客帝国》(下):子弹时间
- 12.弗洛里安《窃听风暴》(上):他人的生活
- 13.弗洛里安《窃听风暴》(下):对于背叛的背叛
- 14.韦斯·安德森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(上):电影的自奠仪式
- 15.韦斯·安德森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(下):对胶片电影的自指与致敬
- 16.拉吉库马尔·希拉尼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(上):另类的宝莱坞梦工厂
- 17.拉吉库马尔·希拉尼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(下):好莱坞之外的可能性
- 18.弗兰克·德拉邦特《肖申克的救赎》(上):希望创造现实
- 19.弗兰克·德拉邦特《肖申克的救赎》(下):好莱坞电影的谜底
- 20.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《辛德勒的名单》(上):与20世纪历史和解的可能性
- 21.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《辛德勒的名单》(下):救一命即是救苍生
- 22.奥逊·威尔斯《公民凯恩》(上):向人类心灵之谜进 军的时刻
- 23.奥逊·威尔斯《公民凯恩》(下):低机位和景深镜头
- 24.让·雷诺阿《大幻灭》(上):电影,一种视听时空艺 术
- 25.让·雷诺阿《大幻灭》(下):时代的挽歌
- 26.罗伯特·布列松《乡村牧师日记》(上):存在的观相 术
- 27.罗伯特·布列松《乡村牧师日记》(下):没什么,一 切都是怜悯拼课微信yxs2133
- 28.罗西里尼《大罗马,不设防的城市》(上):摄影机 再度“破墙而出”的时刻
- 29.罗西里尼《大罗马,不设防的城市》(下):风情画 与全民抵抗
- 30.德·西卡《偷自行车的人》(上):新现实主义的扛鼎 之作
- 31.德·西卡《偷自行车的人》(下):摄影机镜头下的父 子情
- 32.朱塞佩·德·桑蒂斯《罗马11时》(上):黑色喜剧的狰狞与荒诞
- 33.朱塞佩·德·桑蒂斯《罗马11时》(下):长镜头的力量
- 34.卢齐诺·维斯康蒂《洛可兄弟》(上):现代化进程中的“崩坏”与“坍塌”
- 35.卢齐诺·维斯康蒂《洛可兄弟》(下):精神层面上的社会悲剧
- 36.萨蒂亚吉特·雷伊《大地之歌》(上):印度孟加拉乡间的自然风情画
- 37.萨蒂亚吉特·雷伊《大地之歌》(下):间或涌现的情感是一种奢侈
- 38.让-吕克·戈达尔《精疲力尽》(上):断代式大师的无因反抗
- 39.让-吕克·戈达尔《精疲力尽》(下):在悲伤和虚无之中抉择
- 40.弗朗索瓦·特吕弗《四百击》(上):“电影作者论”的重要代表作
- 41.弗朗索瓦·特吕弗《四百击》(下):理想主义如何直面世界的伪善与苍白
- 42.雅克·贝克《洞》(上):时代交替的电影遗嘱
- 43.雅克·贝克《洞》(下):越狱的奇观,人性的测试场
- 44.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《飞向太空》(上):人类认知不可到达之处
- 45.安德烈·塔可夫斯基《飞向太空》(下):亡灵,狂想,最荒谬的梦想成真
- 46.阿巴斯·基亚罗斯塔米《何处是我朋友的家》(上):阿巴斯的苦涩柔情
- 47.阿巴斯·基亚罗斯塔米《何处是我朋友的家》(下):伊朗乡间的暖色诗章
- 48.黑泽明《罗生门》(上):扑朔迷离的人性之谜
- 49.黑泽明《罗生门》(下):电影艺术?民族寓言?
- 50.费德里科·费里尼《大路》(上):“大路变窄”的时刻
- 51.费德里科·费里尼《大路》(下):古老谣曲的二重变 奏
- 52.英格玛·伯格曼《第七封印》(上):信仰与虚无和解 的时刻
- 53.英格玛·伯格曼《第七封印》(下):追问一个世纪的 沉重谜题
- 54.希区柯克《惊魂记》(上):“俄狄浦斯”式的心理犯罪
- 55.希区柯克《惊魂记》(下):心理犯罪的三重悬念空间
- 56.小津安二郎《秋刀鱼之味》(上):低机位呈现东方式的稳定感
- 57.小津安二郎《秋刀鱼之味》(下):人类生存不可抗拒的宿命性转折
- 58.海科特·巴班克《蜘蛛女之吻》(上):革命与浪漫之夜
- 59.海科特·巴班克《蜘蛛女之吻》(下):多重反转下的人性谜题
- 60.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《教父》(上):一个关于美国的寓言
- 61.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《教父》(下):史诗性的黑帮片
- 62.赖纳·维尔纳·法斯宾德《世界旦夕之间》(上):类型电影的艺术表达
- 63.赖纳·维尔纳·法斯宾德《世界旦夕之间》(下):自由与囚禁的永恒谜题
- 64.马丁·斯科塞斯《出租车司机》(上):打破好莱坞梦的围栏
- 65.马丁·斯科塞斯《出租车司机》(下):有因的反抗
- 66.斯坦利·库布里克《闪灵》(上):肆无忌惮的天才写作
- 67.斯坦利·库布里克《闪灵》(下):一个事先张扬的恐怖
- 68.西奥·安哲罗普洛斯《雾中风景》(上):荒芜的梦中旅程
- 69.西奥·安哲罗普洛斯《雾中风景》(下):暖色结局与残忍诗意
- 70.克日什托夫·基耶斯洛夫斯基《蓝色》(上):以丧失为前提的自由
- 71.克日什托夫·基耶斯洛夫斯基《蓝色》(下):人类永恒的两难处境
- 72.大卫·林奇《穆赫兰道》(上):对好莱坞的自反
- 73.大卫·林奇《穆赫兰道》(下):梦的漩涡
- 74.侯孝贤《刺客聂隐娘》(上):一个人没有同类
- 75.侯孝贤《刺客聂隐娘》(下):缺席的聂隐娘
- 76.米哈依尔·卡拉托佐夫《雁南飞》(上):爱在战火蔓延时
- 77.米哈依尔·卡拉托佐夫《雁南飞》(下):战争中的残酷诗行
- 78.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《红色沙漠》(上):现代文明的质疑者
- 79.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《红色沙漠》(下):长镜头当中的内在诗意
- 80.格里高利·柯静采夫《哈姆雷特》(上):20世纪西方文明的停泊点
- 81.格里高利·柯静采夫《哈姆雷特》(下):英雄的再现
- 82.克洛德·夏布洛尔《冷酷祭典》(上):犯罪片的双重认同
- 83.克洛德·夏布洛尔《冷酷祭典》(下):特定罪犯的精神肖像
- 84.西德尼·波拉克《往日情怀》(上):跨越阶级的爱情
- 85.西德尼·波拉克《往日情怀》(下):另一个层面上的美国精神
- 86.沃尔克·施隆多夫《铁皮鼓》(上):幽暗的成人童话
- 87.沃尔克·施隆多夫《铁皮鼓》(下):裙子下面的家族史
- 88.维姆·文德斯《柏林苍穹下》(上):一首电影诗
- 89.维姆·文德斯《柏林苍穹下》(下):天使坠落人间
- 90.彼得·威尔《死亡诗社》(上):不拘一格的启蒙者
- 91.彼得·威尔《死亡诗社》(下):人文主义精神的再现与失落
- 92 雅克·里维特《不羁的美女》(上):一场性别战争
- 93 雅克·里维特《不羁的美女》(下):青春面对衰老的傲慢
- 94 杨德昌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(上):青春残酷物语
- 95 杨德昌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(下):小说式电影
- 97 姜文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(下):一则用光讲述的青春故事
- 98 米尔科·曼彻夫斯基《暴雨将至》(上):视觉的时间幻觉
- 99 米尔科·曼彻夫斯基《暴雨将至》(下):三段式的叙事循环
- 100 迈克尔·莱德福《邮差》(上):大明星和小人物相遇的时刻
- 101 迈克尔·莱德福《邮差》(下):一件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
- 102 朱塞佩·托纳多雷《海上钢琴师》(上):20世纪的百年回眸
- 103 朱塞佩·托纳多雷《海上钢琴师》(下):一个浪漫的生命传奇
- 104 莫森·玛克玛尔巴夫《坎大哈》(上):“拍电影是为了呼吸”
- 105 莫森·玛克玛尔巴夫《坎大哈》(下):记录风格下的电影奇观